面对疫情的挑战,社区作为与群众联系最密切的基层执行组织,在赢得疫情之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基层党建和广泛群众参与为主导的制度优势在社区疫情防控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社区治理服务的突出不足也在防疫过程中暴露出来。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在重新审视社区建设工作时,需要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一个更加人性化、生态化和智能化的未来社区。
首先,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英里”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是文明、和谐、美丽的基石,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托恩尼斯提出的。芝加哥大学的帕克是较早定义社区的社会学家之一。所谓社区是基于一定地域的社会实体,由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组成。经过“新四个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到2019年底,中国城市人口已达8.5亿,社区服务站达到16.7万个[1]。我国基层社区由街道办事处牵头,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管理相关决策,逐步向社区自治方向发展。许多地区形成了“党建带路、民主协商、协同治理”的格局。
随着社会的进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改善社区功能,加快智能社区建设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更高要求,社区治理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英里”。借助信息技术建设智能社区对社区治理至关重要。该州强烈支持智能社区政策。近年来,出台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引(试行)》、《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智慧社区(园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政策文件,推动了智慧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国智能社区市场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2018年,智能社区的市场规模达到3920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智能社区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2]。
建设智慧社区正成为推进基层治理和服务的重要举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沿海城市的智能社区发展较快,应用接受能力较高。实践以人为本理念的浙江未来社区和上海自治区引领创新。以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为例,2019年3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发布了《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为根本宗旨,以社区全生命链的服务需求为重点,以以人为本、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取向,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设、交通、能源、物业、治理等九大情景。截至2019年底,浙江省培育和建设了24个省级未来社区试点;预计到2021年底,将培育和建设约100个省级试点项目,未来社区的裂变效应将提升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有效的社区管理已经成为流行病预防和控制的坚固堡垒。局长指出,要充分发挥社会在防疫和控制方面的“阻隔作用”。中国四部委联合发布的《COVID-19社区防控肺炎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第一版)明确指出,要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依托现有的各种信息平台,特别是社区信息平台,形成立体的社区防控数据链和闭环。社区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还可以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效地对人、信息和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疫情期间,基层社区通过热成像温度监测、无人驾驶飞机叫嚣、人脸扫描等精细化地毯管理手段,加强了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极大地减轻了基层社区的负担,帮助社区精细控制人员、车辆的出入和动态发布信息,有效控制了人员流动,阻断了疫情的传播。
其次,疫情的“大考验”反映了社区治理的缺陷。
社区是抗击这种流行病的前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社区治理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社区层面科技力量应用不足,电网工作者水平有限等。,这导致智能应用程序的失败,上级指令的失败,无法快速响应并充分服务于基层等。,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智能社区的主要功能与实际使用需求不一致
过去,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更注重自上而下。大量城市人才未能把握基层创新和底层需求,大量系统重视后端云部署,缺乏基层实际需求的收集和分析。应用和实际需求内外的“两张皮”现象非常突出。在流行期间,掩码保留是一个热门的应用程序。大多数城市需要单独开发新的应用程序,这很难集成到现有系统中;社区疑似患者的调查和治疗以及非COVID-19患者的日常治疗在暴发和发展阶段一度陷入混乱和无序。基层一级确认的流行病数量不清楚,其他疾病类别无法细分,导致治疗延迟和危及生命。
(2)掌握基层动态数据不够及时和全面
社区数据的获取和利用是困扰基层治理快速有效发展的主要问题。基层社区往往对物联网感知和自动采集等新技术手段产生的数据收集和利用不足,有时空动态数据不清楚,社区动态也不清楚。在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和编辑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统计和报告静态数据,而与业务场景相关的数据积累不够。虽然基层收集的数据报告很多,但由于垂直部门数据上升后行政权限的限制,上一级处理的综合数据无法下沉到社区,基层治理严重缺乏下沉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面向居民的横向服务和综合社区管理都需要依靠各方数据的向下反馈来形成综合分析和判断。但是,基层工作责任多,权利少,基层工作人员无法掌握居民生活轨迹、健康变化和其他方式产生的出行情况等动态数据,难以汇总辖区内各方信息,快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社区网格中总是有盲点和死角
社区是应对和解决群体性问题的集中场所,而社区网格需要将人、物、物、组织等所有治理资源嵌入到特定的网格中,依靠信息技术完成基础信息收集、综合治理、民生服务等。如果嵌入链接或技术手段的任何部分出现问题,基层服务将会出现盲点和死角。在社区疫情防控初期,全国各地大量社区在每条街道实行人工值班,门卫、志愿者和党员24小时轮流值班,以确保社区防疫工作尽可能不遗漏,投入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基层网格化仍不时暴露出辖区内新病历掌握不到位、患者转运对接不及时、联合防控重复失误等问题。社区居民需要保证基本的生活服务。由于许多社区缺乏相应的辅助平台,问题和矛盾在基层人员如社区网格人员、居委会等身上积累,解决问题的时效性不足。
三。关于在疫情后建立未来社区的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以党建为核心的社区共建和治理管理机制
根据疫情发生后社区管理的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党委的核心指导、社区业务流程的改进、社区工作的减负等核心治理环节,向社区居民传达长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修养。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以党建为导向,让基层党组织“居中”,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多主体的共同努力。建立基层政府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机制,充分利用物业管理公司的专业服务资源,探索市场价值调节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作用,建立低碳环保、社区绿化、停车自治等社区社会管理组织,培育居民治理骨干力量。
(2)构建延伸至社区的四级联动系统,实现多渠道的基层数据沉淀和共享
构建市-区-街-社区多层次联动信息终端系统,坚持开放灵活的架构,实现外部资源和系统的快速访问,实现自上而下的业务联动,横向整合数据。充分利用疫情期间在社区内深入调查沉淀的信息,进一步整合收集各居住区一户一表基础数据、街道部门业务数据、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居民服务数据等多维数据资源,深入准确挖掘数据价值,高效生成基于社区基层大数据的业务信息线索,满足多种新场景需求,进行预判, 前瞻性和准确的社区治理,促进网上服务和线下communities/き だ鼓励社区居民利用舆情管理平台实时反馈想法和意见,及时更新数据,使社区居民成为数据的更新者和使用者。
(3)有序推进社区设施智能化升级,支持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化和专业化
结合旧住宅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推进5g、物联网感知终端、人脸识别、智能保健站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兼容各种设施互联,有效支持社区准确感知和个性化服务能力。结合智能设施,完善网格管理机制,由事后干预转变为事前控制,进一步编织网格,提高合理性。针对政府各部门的多类型网格管理系统,在社区层面进行整合和统一,实现“多网融合”的动态管理,不断提高网格负责人的素质和能力,定期开展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未来,基于网格的社区治理方法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机制的完善而进一步完善
(4)整合新技术和新模式,加快智能社区公共管理的升级
大数据、区块链、数字结对以及其他技术和模式使得智能城市和智能社区得以建立。未来,数字结对的治理将引领城市的发展。以此为契机,政府大力支持社区在资金和人才方面的智能化升级,社区是落实数字结对概念的良好试金石。加快数字双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辖区内各主体的数据价值,转换社区的物理空室和辖区的格式,实现精确制图,以数字双城为手段,实现社区治理的角落超车。创新社区建设和运营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创新数据运营、保险匹配和智能服务相结合的盈利模式,打造居民可负担、多方受益的未来智能社区。
标题:后疫情时代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打造未来社区共同体
地址:http://www.hcsbodzyz.com/hcxw/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