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56字,读完约7分钟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问:机器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聚焦世界机器人大会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水母机器人、变脸机器人、玻璃清洗机器人、快递无人机、机器人“书法家”...在北京举行的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向人们展示了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机器人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新华视点》的记者在会上进行了深入采访。
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机器人“无处不在”
医生坐在手术台上,看着展示镜,手里握着操作杆,机器人的四只“手臂”上下晃动……在展厅里,人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演示: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帮助下,医生可以更准确、更灵巧地切除病变组织。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手术机器人是医生“手”和“眼睛”的延伸。原来30厘米切口的手术现在只需要几厘米。小切口精确刀微创手术可降低手术风险。这种医疗机器人还可以减少外科医生的体力消耗,提高手术的效率和稳定性。
据报道,中国已经部署了60多个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016年进行了1万多次手术。
机器人的身影不仅出现在手术室,还出现在餐馆、银行、超市、工厂车间...
在亚马逊运营中心,同一地区成千上万的Kiva机器人经常可以有条不紊地躲避,并能在正确的时间将货物准确地运送给采摘者。目前,亚马逊已经在世界各地部署了100,000个Kiva机器人用于储存和采摘。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兼亚马逊全球物流中国区总裁薛晓林介绍,亚马逊智能操作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指挥”数千个Kiva机器人协同作战,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人为干预。
只有53公斤重的小型合作机器人CR7A可以和没有安全栅栏的人并肩工作。两轮机器人Handle实现了快速滑行时稳定的跳跃控制;iFlytek推出的世界首个全程语音互动服务机器人,采用语音、触摸屏、动作等多种模式集成互动模式,已在医院、银行、保险公司等领域得到应用...机器人已经从单一的劳动工具和设备逐渐上升为人类的工作助手和生活伴侣。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分析,2016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超过200亿美元,增长14.5%,预计2017年将达到232亿美元。其中,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50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62.8亿美元。
据专家介绍,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重要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自主创新产品。
机器人的“智能”仍然有限,简单的人类工作很容易被取代
专家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全球机器人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因此有必要确保机器人发展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并在发展和控制之间找到平衡。
-机器人够“聪明”吗?
据专家称,事实上,许多机器人的“智能”相当有限。今年上半年,申通分拣机器人“喽啰”的在线视频引起了热议,大家都称赞“喽啰”的熟练操作。
申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德庚表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参与物流援助工作,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例如,机器人装饰物不是很整洁,一些文件仍然是手写的,这使得完全以数字方式输入信息变得不可能。
业内普遍认为,目前机器人仍缺乏运动能力,其能效比和灵活性仍远低于人类肌肉群协调运动的水平,这是非常脆弱的。例如,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主要是机械手臂,大多数企业没有能力开发和制造柔性手臂,导致机器人的灵敏度有限,能够做的动作很少。
多功能机器人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自然语义理解方面,机器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机器人将取代什么工作?
最近,一则6秒钟的地震新闻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地震新闻的作者实际上是国家地震台网新开发的“地震信息广播机器人”。每个人都嘲笑说“机器人在6秒钟内写完了新闻,行动缓慢的记者慌了吗?”,这也引发了关于机器人是否会取代记者工作的思考。
雅虎机器人写作系统“WordSmith”、“纽约时报”新媒体运营总监机器人“blooming”、腾讯自动新闻协作机器人“Dreamwriter”...事实上,机器人已经写了新闻。
再举一个例子,机器人也可以胜任工人、电话客服、司机、护卫等工作。,但这些都是相对简单、标准化和简化的工作。
对此,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认为,未来机器人越来越深入地辅助人类工作,对人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人员的技术能力,做一些机器不能做的工作,比如深入调查和新闻报道。
专家指出,随着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多,一些人可能会失去工作,但与此同时,一些工作将会改变,新的就业机会将会创造。
机器人如何适应社会?
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曾提出机器人的三条定律,第一条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但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隐患。
机器人“胖乎乎的”没有被操纵,所以他突然跑上来,撞倒了玻璃墙,打伤了一名路人...去年底,深圳高交会上机器人“胖乎乎”伤人事件引发了热议。随后,深圳高交会组委会宣布事故是由于参展商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他们将“前进按钮”误认为“后退按钮”。
今年7月,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展示了他驾驶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的视频,称该车行驶在北京的五环路上。此举引发了诸如“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是否合法”等争议。随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了调查和核实,并表示支持无人驾驶技术的创新,但它应该依法进行,安全和科学。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专家王飞跃认为,任何机器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创新的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人们控制机器的能力。人类应该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加强核心技术开发,促进机器人深度应用
业内人士认为,依靠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将以自动翻译、图像识别等“软件”的形式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并通过整合“硬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未来,人工智能将使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城市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
然而,根据记者的调查,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机器人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每10,000名工人中机器人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和技术,如减速器、机器人控制器和伺服电机,主要是进口的。
此外,行业分析师指出,中国机器人市场“强调”概念创新,但“忽视”核心技术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仍显不足。中国已经建立了大量的机器人工业园区,但事实上,很少能真正发挥作用或形成产值和生产能力。一些企业热衷于炒作的概念。虽然他们被命名为“机器人”和“智能”,他们的技术能力并不名副其实。
王飞跃认为,为了让机器人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真正实现智能社会,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建立知识库、大型数据库和针对各种具体问题的智能系统。"这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整个社会系统、服务系统和治理系统."
业内人士认为,深度学习将赋予机器人更强的“大脑”,甚至提供一些情感支持和互动,未来机器人将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专家呼吁加快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现人机协调、跨界融合、创造共享,营造有利于机器人发展的良好生态。(记者杨娜、胡伟、陈旭、盖伯明、李奔)
标题:机器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冲击?——聚焦世界机器人大会
地址:http://www.hcsbodzyz.com/hcxw/6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