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8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科技专家正在“全程报道”,力争成为扶贫的“合作伙伴”——中国的科技为扶贫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新华社记者宋丽、胡伟、柯高阳

科技特派员“全覆盖”了全国1万个贫困村,直接向贫困地区推广了5万多项适用技术;引入市场机制,让科技专家成为贫困农民产业的“伙伴”,共同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扶贫的重要起点和重点。五年来,中国通过科技攻关、成果转化、要素对接等一系列行动,发挥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精准扶贫插上了“智慧之翼”。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率:科技资源流向农村吸引扶贫红利

中国科学院选派的科技专家赵茂林在内蒙古奈曼旗很有名气。近两年来,在赵茂林的技术指导下,当地甘薯亩产量提高了近20%,农民们实际上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好处。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甘薯是奈曼旗扶贫的支柱产业,但其抗病性较弱。一旦感染了病毒,就很容易减产甚至停止收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茂林来到奈曼旗“瞄准”甘薯产业的“心脏病”,组织团队提取甘薯苗尖茎,培育出一种能有效提高抗病性的脱毒甘薯苗新品种。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仅在奈曼旗青龙山镇,今年脱毒甘薯推广面积预计将达到3万亩。”赵茂林表示,依靠技术研究已经降低了种植风险,并直接惠及农民。

“帮助穷人首先帮助智力”。准确的扶贫离不开科技支持。出版“科技成果包和产品成果包”,向贫困地区介绍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围绕贫困地区支柱产业推广5万多项适用技术成果...科技部提供的信息显示,中国正在实施“一亿”科技扶贫工程,动员全社会的科技资源投身扶贫事业,搭建了100个创新平台,如在贫困地区打造明星世界、建立1000个帮扶对子、在贫困村实现10000名科技委员“全覆盖”等。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科技资源流向农村带来了巨大的扶贫红利。在最近的国家科技周上,“智能养猪”和“光伏提水”等项目让很多人对科技扶贫有了新的认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养猪新模式,通过构建生猪产业链的大数据,颠覆了传统的生猪管理模式;光伏水泵利用光伏发电进行灌溉,与传统电网相比,每立方米节能50%,缓解了试点山区用水问题。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信息大数据也在精确减贫中找到了“有用的位置”。在河北省张北县扶贫信息平台上,教育、医疗、民政等10多个部门的数据连接在一起,可以为每个贫困家庭制作“准确的画像”,提供差异化的扶贫方案。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引入技术市场机制:“合作伙伴”拥有一个在扶贫中发挥长期作用的群体

科技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使科技产业长期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引入市场机制,依托创业载体的建设和市场要素的对接,使科技人员既能“向农民展示”,又能“与农民共同发展”,实现技术、土地和劳动力的有效整合,让科技扶贫生根发芽。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有了好的生姜种植技术,我们怎样才能快速推广,让农民持续受益?重庆文理学院教授刘义庆找到了一个办法,建立了一个1500多亩的农业创业基地,并按照“固定收益+销售分红”的机制,吸引农民合作种植生姜。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当农民转让土地时,他们不仅可以每年获得租金,还可以去基地“工作”种植生姜。种植基地提供种子、肥料和其他生产材料,并提供技术指导。“40%的销售收入属于农民,60%属于基地。”刘义庆说,生姜产量越高,质量越好,农民的收入就越多。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工业扶贫发展很快,而且要靠人。要推广农业科技,发挥扶贫效益,光靠几次讲座是不可能的。”专家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利益激励机制,让每个人都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行业伙伴和利益共同体,才能使农民受益的利益得以持续。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随着科技资源向农村的大规模开发,全国约有70万科技人员活跃在农业和农村地区,与农民形成了近5万个利益共同体。许多科技人员领导和共同组织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或在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提供全过程的科技服务,以加快贫困地区科技、资本和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的集聚。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有技术,没有办法:当地人才的增长使扶贫充满活力

贫困地区相对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的科学素质相对较低,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正在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需求,开展教学和培训,普及科学,造福农民等。形成科技扶贫的大格局,激发贫困家庭的创新创业潜力。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根据国家“科技扶贫行动计划”,中国将加强对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和地方人才的科技培训,每年培养约1.5万名懂技术、善管理的扶贫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李申博是内蒙古奈曼旗东沙日好来村的一个贫困家庭。2015年奈曼旗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成立后,李申博主动加入合作社工作。工作结束后,李申博还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选派的技术人员学习了药材种植技术,成为“农民技术员”。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利用新学到的技术,李申博计划今年单干,在自己40英亩的玉米田里重新种植牛膝、黄芪和其他药材。“如果你想脱贫致富,你不能改变主意。种植玉米的好处不高,所以你可以调整结构,重新种植药材。有了技术,就没有办法增加收入。”李申博说道。

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还将支持贫困村建设适合“一村一品”发展的农业技术协会,使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都能通过培训掌握至少一两项扶贫实用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任明宏说:“只有把先进技术引进到各个领域和生产线上,培养大量的本土人才,才能进一步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参与记者:哈里纳)

标题:科技专家“全覆盖”、争做扶贫“合伙人”——中国科技为扶贫事业插上“智慧

地址:http://www.hcsbodzyz.com/hcxw/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