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1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西宁8月6日电(、王)记者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农牧业局获悉,青海省重大科技项目“柴达木肉牛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近日通过了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专家认为,该项目利用牦牛远缘杂交技术优化当地牲畜品种,引入肉牛品种基因培育青藏高原特有的商品牛——“三元牛辅”,创新牦牛传统生产模式,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青海是中国五大草地畜牧业基地之一,现有草地4.74亿亩,现有牦牛近500万头,是中国牦牛数量最多的省份。据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介绍,牦牛和黄牛育种是柴达木盆地畜牧业的支柱产业,该盆地面积约占青海省的三分之一。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新品种培育、养殖技术和规模化养殖技术明显滞后,影响了农牧民的收入。
“在试验期间,我们首次用英国安格斯肉牛与当地牦牛和牦牛杂交,育成了肉牛新品种‘三元牛辅’。新品种肉牛平均出生体重达到20公斤,24个月平均活重达到420公斤,是过去老品种同龄个体的2-3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舍饲价值。”海西畜牧兽医工作站的研究员布伦朝·格图说。
据了解,通过“三傅园牛”杂交试验,项目组还首次在高原和高寒地区建立了商品肉牛生产的远缘杂交系统,不仅保护和净化了当地牛资源,而且使牦牛人工授精受胎率达到83.33%,创造了牦牛人工授精的新纪录。
四年来,“三元牛辅”养殖技术的示范推广受到了农牧民的欢迎。项目示范区有10931头犊牛,不包括每头犊牛2000元的费用。收购价格为5000元时,总产值为5165.5万元,农民纯收入为2186.2万元。
项目评估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表示,“三元”肉产量高、养殖效益好,农户主动减少牲畜数量,生态效益明显。应进一步推广相关技术成果,提升我国牦牛产业的整体水平。
标题:青海柴达木肉牛新品种“三元福牛”培育取得新突破
地址:http://www.hcsbodzyz.com/hcxw/11216.html